
全球贸易的棋盘上,中国落下的一子看似轻描淡写,却让华盛顿和首尔两边都坐不住了——前者盯着“少了抹黑由头”的遗憾,后者抱着“出口利好”的幻想,可这盘棋的真意,远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国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相关活动上庄严宣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路透社、新加坡《海峡时报》这类国际媒体,倒还算拎得清,纷纷点出这步棋的核心——中国是在为构建更平衡、更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亮态度” 可到了韩国媒体这儿,画风直接跑偏,硬是把这则消息解读成可能给韩国出口产业带来利好的信号。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张尚植甚至直言,中长期看韩国农副产品、消费品的出口环境能“柳暗花明”,那股子期待劲儿,仿佛已经看到货轮塞满韩国商品驶向中国的场景。
要想说清这事儿,得先掰扯掰扯特殊和差别待遇(SDT)到底是个啥? 核心逻辑就一个——“不搞一刀切”的非完全互惠。 打个比方,就像给起步晚的跑步选手递缓冲鞋,允许发展中国家少扛点贸易义务,好弥补他们在全球竞争里的“先天不足”。 中国自从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敲开WTO的大门后,虽然确实是SDT的受惠方之一。 但需要说明的是股配所,中国所受到的优惠,是不够完整的,甚至是被美西方“层层克扣”的,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美西方的恶意针对,很多本应该属于中国的特权,我们其实根本没有获得。
换言之,我们主动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意将自己置于“更高竞技场”,这既是对我们自身实力的自信,也是给全球国家做一个榜样。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本来得到的优惠待遇,其实并不多,而且还要被美西方进行各种抹黑,比如什么“扭曲竞争环境”等等。 因此,我们作出这个决定,肯定是深思熟虑的。 可话说回来,中国真的作出这个决定之后,难道美国就完全满意了吗? 美国或许确实满意了,但问题是他们也肯定也没有多大满意,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抹黑中国的重要锚点。 至于韩国方面炒作什么:中国作出这一决定之后,他们将获得什么优势,对他们的出口有利,显然是想得太多了。
虽然从现实情况来看,在WTO框架下,特殊和差别待遇允许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享受更宽松的市场开放条件和更长的过渡期。 中国放弃寻求新的特殊待遇,可能意味着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将趋于一致。 但问题是,中国放弃寻求新的特殊待遇,韩国出口的困境,真的就能变好吗? 很显然,这不现实。 一方面是哪怕不寻求新的特殊待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一样不是韩国能够匹敌的。 而且韩国目前面临的压力,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2025年9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外媒专访中频频表达对美韩贸易谈判的担忧。
他指出,美方关于韩国对美投资的要求过于苛刻,可能导致韩方面临类似1997年的金融危机。 美韩两国7月底达成的初步协议中,韩方承诺将成立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基金,以换取美方将对韩国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从25%下调至15%。 但后续谈判中,美方要求韩方提高现金直接投资比例,直接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很显然,韩国面临的种种经济压力,来自美国的贸易政策。 说到底,国际贸易这盘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小学生选择题,而是满盘皆算的复杂博弈。 中国这步棋,更像一面“照妖镜”,把各国的小心思、真困境照得明明白白。 对韩国而言,与其盯着中国的“待遇”做美梦,不如先想想怎么在美韩贸易的“夹板气”里活下去——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才是真出路,不然再怎么折腾,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